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 >  > 正文
美媒:“园艺师”给北京胡同添盎然生机
来源:腾讯网  时间:2023-08-16 09:52:03
字号:

参考消息网8月16日报道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8月14日刊发了记者安·斯科特·泰森撰写的报道,题为《为了绿化老街巷,北京胡同园艺师发挥创意》,编译如下:


【资料图】

夏天的一场暴雨驱散了北京的酷热,晌午时分,赵仕胜(音)在自家查看他最喜欢的葫芦藤。

从后巷墙根下的一小盆土出发,藤蔓沿着竹竿一路向上,慢慢超过了正挂着晾干的拖把。它爬过窗台、管道和电线,直冲着赵仕胜在屋顶上搭建的临时花架而去。

种满葡萄、西红柿、黄瓜、薄荷和豆子的高产园地,正迅速将赵仕胜家略显局促的平房包裹起来。这里是他一家三代和一只宠物鹦鹉生活的地方。

养花种菜可以是一种谋生手段,但对于北京胡同里的“园艺师”来说,种植辣椒和豆类更多地是为了放松心情,并与他人分享那份快乐。

赵仕胜笑着说:“这就是我的爱好。”

他把自己称为北京的胡同“园艺师”——热衷于此且手艺不错的居民中的一员。他们在摩天大楼和热闹大街背后那迷宫般的古老胡同里创造着奇迹。在胡同里,人们的步调更慢,通常是骑自行车或步行,这让他们有时间享受上天的馈赠,并欣赏那些园艺壮举。

赵仕胜说:“我们自己吃一些,剩下的和邻居一起分享。我用不着卖自己种的东西。我能养活自己。”他指着自家的小卖部门脸。

这些菜园基本上都在不起眼的简陋花盆中茁壮成长。生机盎然的藤蔓和卷曲的须子依附在传统四合院的古旧瓦片上。菜园俯瞰着街巷和庭院,在带来怡人绿荫的同时,叶子也发出令人放松的沙沙声。

在另一个胡同花园旁边的拐角处,一位写生者架起了画架和画布,试图描绘这一生活场景。

刘长利(音)在他的水彩画上画着叶子:“这是丝瓜。北京人喜欢种丝瓜。因为它既能吃又好看。”

高楼林立下胡同里的夏日绿荫,为身为职业建筑师的刘长利提供了灵感。他作画既是休闲,也是为了设计的需要。“我的画作就是关于传统胡同与现代建筑的碰撞。”

家里也种了丝瓜的赵光亮(音)把他种的西红柿搬出家门,因为它需要一些阳光。在胡同里,空间显得弥足珍贵,人们在狭窄的环境中生活,厕所也是公共的。所以“园艺师”一定要有创意。他们精心设计并放置竹架,把每个边边角角都加以利用。赵光亮的一位邻居在闲置的车顶上种菜,而赵光亮则把西红柿种在小椅子上。

作为老胡同居民,赵光亮正热情地向一位过路人展示他的冬瓜和辣椒。

兴致高昂的他还领着游客去看胡同对面邻居家丰收的黄瓜、茄子,还有监控摄像头上挂着的大丝瓜。

对方走的时候,赵光亮挥着手目送她离开。

“得空再来啊!”他说。(编译/文怡)

6月16日拍摄的北京杨梅竹斜街(李欣 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