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 张炜
全面注册制下,A股优胜劣汰加快,近期不断有公司触及面值退市。6月2日晚间,ST泰禾公告称,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规定。当晚,深交所发布公告,决定*ST新文、*ST奇信、*ST宜康股票终止上市。其中,*ST宜康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相关资料图)
投资者注意到,A股退市公司的名单不断拉长,今年退市有三大特点。其一,面值退市逐渐成为强制退市的主流。其二,由于经营亏损与高负债,中小房企面值退市风险增大。其三,科创板出现首批两家退市公司。
丧失持续经营能力是主因
“今年触及面值退市的个股占比相比往年增多。面值退市属于退市新规优化后的退市规则,也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这种方式逐渐成为A股市场退市的主要形式。”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翁梓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称,“面值退”不同于“财务退”,只要市场在交易,这种情形就随时可能发生。一方面与上市公司本身的业绩有关,另一方面与市场行情有关。如果行情差,股票下跌,那么绩差股跌破面值的概率就大。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讲师乔嗣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还没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就触发交易类退市规定的公司正在被市场抛弃,反映出投资者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丧失了信心,也说明投资者愈发理性和成熟。
根据沪深交易所的退市规则,上市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规定。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称,面值退市的主要是绩差股、问题股,丧失持续经营能力是主因。从基本面看,这类公司大多经营严重亏损,问题累累,甚至资不抵债,有的还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调查。
以ST阳光城为例,出现连续两年亏损,因存在对外担保未按规定履行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且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截至2022年末,已到期未支付的债务本金高达626.32亿元。该公司触及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情形,5月5日股票简称披上“ST”后,已连续20个交易日一字跌停。ST阳光城6月2日收盘0.47元,已锁定面值退市。
有助于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面值退市是成熟市场上常见的退市情形。中弘股份2018年成为A股史上首只面值退市股以来,面值退市的增多加快了A股优胜劣汰的进程。”王尧基说,这类公司即便在市场上“苟延喘息”,也大多难以靠自身能力实现基本面反转。全面注册制改革实施后,“壳资源”贬值,且市场上“壳资源”数量众多,使得投资者博傻绩差重组的兴趣下降,更多绩差股与问题股遭“用脚投票”,提前锁定退市厄运。他还认为,面值退市逐渐成为退市主流,对引导投资理念转变,以及净化市场生态环境是好事。A股长期存在“炒差”陋习,面值退市接二连三将起到风险教育的作用。
在乔嗣佳看来,短期内,交易类退市的数量会增加,尤其是部分房企的退市风险较大。随着常态化退市机制形成,退市类型将更加多元化,甚至出现自愿退市。
翁梓驰表示,从成熟资本市场来看,退市公司的家数有时甚至阶段性超过新上市公司的数量。市场化的新陈代谢提速,更有利于市场长期健康发展。以往“炒小、炒差、炒壳”的行为将面临更大的风险,投资者要避免盲目跟风,在市场交易逻辑上更加侧重基本面。
王尧基提醒,投资者对存在面值退市风险的“1元股”与“仙股”应保持警惕。这类公司的自救式“护盘”,往往以投机目的为主,甚至可能存在“忽悠式”欺诈行为,散户投资者应避免被所谓的利好诱惑而盲目参与炒作。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热点丨推进零工市场建设 让灵活就业更灵活
●关注丨人民币阶段性走弱对A股影响有限
●焦点丨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旅游休闲街区走出品质化发展之路
●智库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
总 监 制 丨 王辉 王继承
监 制 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