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婚姻是我爸妈包办的,倒贴30万没彩礼,现在我22岁被捆在一个男人的身上。”
(资料图片)
看到这个女孩的视频标题,米粒妈整个人都不好了。
仔细了解之后才发现,原来是妈妈给女儿介绍了一个男生,女儿一开始不同意,可是爸爸根本没有问过女儿的想法,直接答应了对方的要求。
女孩也在父母的劝说下,稀里糊涂地步入了婚姻。
因为不了解对方,婚后生活一地鸡毛,对方不愿意做家务,就连谁开车这种小事都能吵一架,婚姻的不如意简直要压垮了她。
可是当她向母亲诉说自己的苦恼,妈妈不仅没有表现出一点心疼,反而怒怼女儿:没人愿意要你。
言下之意不就是:本来你就不怎么样,所以这都是活该。
女儿试图跟妈妈讲理,明明是妈妈的介绍才让自己走入婚姻,怎么能把一切都怪在自己的头上。
可妈妈又给女儿的心脏插上一刀:我给你介绍的,我叫你跟他领结婚证的吗。
米粒妈简直不敢相信,这真的是亲妈吗?
女儿处在痛苦之中,不安慰也就算了,还火上浇油。
女孩更是崩溃着大喊:你说这话就是在怪我,你们都参与的事情怎么怪我呀。
说实话,这个视频既窒息又悲哀。
米粒妈相信,作为母亲,看到女儿在错误的婚姻中挣扎,一定也心有后悔。
但是,相比于承认自己识人不清,向孩子道歉,母亲显然选择了推卸责任,让女儿在承担后果的同时还要受心理上的折磨。
或许她不知道,倔强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不会让孩子的痛苦随时间淡去,反而会直接将女儿推向痛苦的深渊。
不会道歉的父母
无法原谅自己的孩子
网上有人总结了亚洲父母的道歉方式,就是说一句“吃饭了”。
用几个字揭过自己的错误,然后让孩子自己消化所有的负面情绪。
因为在他们眼里,孩子,怎么能记父母的仇呢?
但是他们不知道,孩子不会怪父母,只会恨自己。
米粒妈看到一个女孩的帖子,小学的时候,一天下午妈妈突然说她偷拿了放在桌子上的10块钱。
没有做过的事情孩子当然委屈,向妈妈据理力争自己没有拿。
可是妈妈说什么都不信,认定了她撒谎。于是拉着她去要好的同学家,一个个上门问她下午有没有花钱买东西。
被妈妈冤枉、在同学面前丢脸,她既委屈又羞愤,可无论怎么解释,同学如何证明,妈妈都无动于衷。
嘴上却抱怨个不停:“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贼,你真是丢尽我的脸,还敢撒谎....”
直到晚上女孩的爸爸回家,才真相大白:原来是爸爸拿走买烟了。
可是得知事情原委之后,妈妈一言不发,更别提道歉了,仿佛那些孩子的解释、眼泪和委屈统统不存在。
爸爸也觉得不是什么大事,任由孩子一人默默咽下所有的伤痛。
可自从这件事之后,无论遇到任何问题,女孩总是忍不住怀疑自己,哪怕明知自己并没有犯错,也会潜意识觉得:
肯定是我做得还不够好。
当犯错的父母开始模糊事实,孩子对是非的判断也会变得朦胧,哪怕明明是正确的一方,也会失去自信,自我怀疑。
曾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话题,“有哪些时候真的对父母感到失望?”
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她说自己上中学的时候和家人、亲戚去KTV唱歌,明明是欢乐的氛围,可妈妈却当着所有人的面嘲笑她“唱得真难听”。
被妈妈在众人面前如此贬低,那种羞耻感深深地刻在了她的心里,自此再也没有勇气在别人面前唱歌。
当她已经长大成人,再次向妈妈提起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妈妈不但没有半点抱歉,反而狠狠地把她骂了一顿:
“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没良心的,这点小事记恨我这么多年?”
无意的一句话,让孩子如坠冰窟,米粒妈从字里行间都感受到了她的失望。
有的父母在犯错误后总是以责怪孩子、找理由等方法逃避承认错误,觉得道歉没面子,丢掉了身为父母的权威感。
殊不知,这种行为看似占了上风,却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
长大的孩子无法安慰那个被责怪的小孩,更无法原谅自己,只能一遍遍在相似的场景里,扮演那个受委屈的角色。
双标的父母,在创造下一个悲剧
作家黛安在《妈妈、狂躁与我》中,讲述了她和妈妈的故事。
从小,黛安就在妈妈的斥责中度过,每天都要面对妈妈情绪失控下的大喊大叫,甚至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她。
小时候的黛安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才会惹妈妈生气,但渐渐长大后,才发现,哪怕自己没有做错任何事,妈妈依然会发脾气。
她也渐渐明白,原来,根本不是自己犯了错,而是妈妈一直冲自己发泄情绪。
黛安也想过反抗,她试着指出妈妈的问题,期望着得到妈妈哪怕一次的道歉,可是却总会招致妈妈更激烈的指责。
于是,黛安开始用叛逆来反抗妈妈,但她的内心里又渴望得到妈妈的关爱。
在这种纠结的心理下,黛安通过早恋逃离了妈妈。
17岁的她就与25岁的男友相恋,并且迅速进入婚姻,理由竟然是:“我在妈妈眼中一无是处,他居然还会爱我,还想与我结婚。”
可是她还是个孩子,更不知道如何经营一段情感关系,不出意料地,5年后,黛安带着两个孩子离婚了。
23岁的她本应拥有无限可能,却要一边带孩子,一边咬着牙重拾学业,其中的艰难没有人理解,但黛安的孩子却能够体会。
因为她一旦开始焦虑、烦躁,就会下意识地打骂孩子,哪怕孩子并没有犯错。
一天,黛安意外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是孩子稚嫩的字迹:“当我长大,变成妈妈以后,我绝对不要:打我的孩子、对他们大喊大叫、骂他们搞砸了一切。”
原来,这是她7岁时许下的生日愿望。
然而,她却变成了自己曾经最恨的妈妈。
米粒妈觉得很悲哀,仿佛命运一般,黛安延续了母亲的悲剧,而她的孩子也在重复着她的童年。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受委屈的孩子很难反省自己有什么过错,因为愤怒和不平占据了他的心。
所以,当父母不愿意承认错误,甚至将一切过错推给孩子,孩子就会将这种错误的行为模式延续下去,开始下一个悲剧。
亲子关系,也应该“明算账”
纪录片《不好说特想听》中,有这样一对母子的对话,看得米粒妈简直要窒息了。
儿子小唐对妈妈说,自己童年其实过得并不开心,因为妈妈总是过于严厉地要求自己。
有一次只是因为自己一件小事做得不好,妈妈就狠狠揍了他一顿,牙齿都被打掉了。
他无奈地笑着,又试探性地问妈妈“你记得吧”。
可是妈妈一脸淡漠地说:忘了。
听到妈妈的话,小唐既尴尬又有些失望,他接着说自己上学时因为成绩很苦恼。
如果成绩好,就能得到妈妈的关心,可成绩一旦下滑,得到的不是鼓励,而是铺天盖地的指责。
在这样的高压下,他想过退学,甚至坦言如果不是自己承受能力强,可能早就想不开,做极端的事了。
听到这里,米粒妈为少年的他捏了一把汗。
现在的小唐能云淡风轻地说出这一切,就说明他曾经很可能有这种想法。
按理说听到儿子的内心剖白,妈妈应该立刻安慰孩子,并且对他表示抱歉。
但小唐的妈妈呢?
“这其实都是小事,每个小孩都会遇到。”
小唐也开始有点绷不住了,他终于鼓起勇气问妈妈:“你有没有觉得有对不起我的地方?”
一听见这话,妈妈立刻就像点燃了火药桶一般:
“父母对小孩儿有对不起吗?”
“我管你管得严,也都是为你好啊!不是说我就对不起你了”
“你这样和我说,可能有点不妥吧?”
一句话总结:我没错,你不知感恩。
小唐明显有些无措,刚想说些什么,妈妈立刻接过话头:你就是极端。
小唐一句话也插不进去,妈妈高高在上的姿态也让他彻底失去了开口的欲望。
这场不欢而散的对话,完美诠释了“孩子在等父母道歉,父母却在等孩子感恩。”
人们常说“亲兄弟也要明算账”,米粒妈觉得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亲子关系当中。
人非圣贤,父母也难免在教育过程中犯错,甚至让孩子产生了心结。
在这种情况下,一句“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会让孩子解开心结,只会让他们彻底关上心门。
之前热搜上就有这样一个感人的帖子:没想到妈妈会因为一件小事给我道歉!
博主在一次吃饭的时候,和妈妈说起了自己小学的委屈:
因为考试考砸了,妈妈就把她最珍爱的奥特曼橡皮擦,当着她的面直接扔出去了。
妈妈后来意识到自己一时情绪激动,做得不太对,又买了个米奇橡皮擦给孩子,但她坦然地告诉妈妈:“我还是很想我的奥特曼橡皮擦。”
说着说着,突然情绪崩溃,在饭桌上就哭了起来,妈妈也没能忍住,和她一起哭。
可就在她自己平复情绪的时候,妈妈突然发来了消息:“宝贝女儿,妈妈为我的所作所为郑重向你道歉……”
一句话,抚平了女儿心里所有的委屈,那时的难过也终于在她的回忆里画上了句号。
米粒妈始终觉得,亲子关系中的裂缝不是一句“吃饭了”就能复原,更不是一句“我是你父母”就能抵消。
因为不论任何时候,“真挚的道歉才是裂痕最好的修复剂。”
亲子关系中,父母不小心出错后的道歉不仅仅是在承担责任,更是给孩子一个打开心结的机会。
让孩子能够毫无负担地放过这件事、放过自己,没有压力地开启生活的新篇章。
最后,米粒妈想说:向孩子道歉的父母不仅不丢人,反而在孩子心里可以比肩帅气的超人。
个人简介:@米粒妈爱分享 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专注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和升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