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滚动 >  > 正文
众大客户业绩变脸,同宇新材携高成长闯关IPO!高新企业资质存疑 全球微资讯
来源:叩叩财讯  时间:2023-04-07 09:10:31
字号:

导读:即便有了厚实的业绩作为保障,但同宇新材此次IPO能否得以成功获得深交所上市委员们的认可以及最终获得证监会的注册乃至最终成功发行并挂牌上市,仍有需要警惕的变数。诚然,同宇新材的成长性有余,但在最能体现一个企业的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指标——研发投入上,却让其IPO的结果不确定性暗存。


【资料图】

本文由叩叩财讯(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陈渝川@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四年扣非净利润爆增超10倍,最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到90%以上,拥有这样一份业绩成绩单,对任何一家拟上市企业而言,都很难让人会对其成长性产生质疑。

同宇新材料(广东)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同宇新材”)IPO便是携着这样一份可谓傲视群雄的业绩正向A股创业板市场发起了最后的冲刺。

2023年4月7日,深交所上市委2023年第18次审议会议将正式拉开2023年第二季度A股IPO审核的大幕。

在这场2023年第二季度召开的首场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上,一家企业的IPO申请与三家已上市企业的可转债发行许可将渐次上会接受上市委员们的问询与表决。

这家即将启幕深交所上市委2023年第二季度IPO审议工作的企业便是同宇新材。

公开资料显示,同宇新材为一家主营电子树脂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其产品主要包括 MDI改性环氧树脂、DOPO 改性环氧树脂、高溴环氧树脂、BPA 型酚醛环氧树脂、含磷酚醛树脂固化剂等系列,主要应用于覆铜板生产。

此次IPO,同宇新材计划通过发行不超1000万股用于募集高达13亿资金投向江西同宇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电子树脂项目(一期)和补充流动资金。

作为一家在2015年底才成立的企业,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同宇新材便能携近两亿的净利润规模申请A股创业板上市,其发展速度可谓神速,尤其是在其此次IPO报告期内的成长,更是令业界叹为观止。

据同宇新材IPO披露的最新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其在营业收入顺利突破十亿将届12亿规模之际,其扣非净利润也录得1.859亿。而仅仅在其IPO报告期初期的2019年,同宇新材当年的营收才仅不到2.8亿,扣非净利润刚刚1300万出头。

在IPO报告期内业绩的飞速成长,无疑让同宇新材闯关以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为宗旨的创业板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也是其此次IPO最终大概率实现成功上市的最大依仗。

即便有了厚实的业绩作为保障,但同宇新材此次IPO能否得以成功获得深交所上市委员们的认可以及最终获得证监会的注册乃至最终成功发行并挂牌上市,仍有需要警惕的变数。

“从同宇新材的业绩看,如果在保证真实性和合理性的前提下,其在创业板企业的成长型指标上是完全满足条件的,但在技术创新性指标项下,同宇新材则还需特别注意可能存在的上市障碍。”来自于沪上一家大型券商的资深保荐代表人告诉叩叩财讯。

诚然,同宇新材的成长性有余,但在最能体现一个企业的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指标——研发投入上,却让其IPO的结果不确定性暗存。

“研发投入在很大程度上能显示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能力,同宇新材在IPO的报告期内,营收和利润皆实现了大幅增长,但在研发投入上,其力度却远不能与业绩的增长相匹配,同时研发投入比也远低于可比企业的平均水平,那么如此捉襟见肘的研发费用,能否支撑得起同宇新材所谓的技术领先的优势?”上述资深保荐代表人坦言。

该资深保荐代表人的担忧并不是多余的。

号称在2020 年12月1日便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同宇新材,如果单从最近三年的研发投入水平上看,其显然是很难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硬性指标的。

三年高新技术企业的有效期也将在半年多时间之后失效,如果按照目前同宇新材的研发投入力度,其在2023年底能否继续延续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并因此获得税收优惠,也将打下一个大大的问号。

“不仅为了延续高新企业资质,同宇新材需要在2023年下半年加大力度大幅投入研发费用。即便在同宇新材IPO此次获得深交所上市委审议放行之后,要想最终被证监会认可注册,2023年下半年更大力度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也很大可能上将成为其最终能否获得上市挂牌的关键性保障。”上述资深保荐代表人建议道。

1)大客户业绩皆变脸!利润逆市大增合理性何在?

正如上述资深保荐代表人所言,在保证真实和合理性的前提下,同宇新材在IPO报告期内业绩的暴增成为了其此次冲刺上市的最有利武器。

但在一连串令同期诸多拟IPO企业望尘莫及的财务增长数据背后,其合理性却成为了摆在同宇新材IPO面前的一道难题。

毕竟,在过去的2022年中,无论是同宇新材的下游客户们,还是其同行可比的企业们,几乎皆出现了业绩的大幅下滑甚至于变脸。

身陷客户和同行一片哀嚎之境的同宇新材,却一派风景独好的模样,逆市逆行业继续实现着飞跃式的迈进。

在同宇新材最新更新的招股书(上会稿)中显示,2022年,其录得营业收入11.98亿元,同比2021年的9.47亿元增长25.95%,扣非净利润方面,同宇新材在2022年同比增长达37.13%至1.859亿元。

反观同宇新材的可比同行企业,与同宇新材在2022年一派欣欣向荣的表现截然不同。

东材科技、圣泉集团、宏昌电子为此次同宇新材在IPO申报材料中选定并认可的同行可比企业。

2023年3月底,东材科技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称,在2022年中实现营业收入36.4亿元,同比增长12.09%,但扣非净利润仅为2.48亿元,同比下降19.23%。

2023年2月,圣泉集团也公布了其2022年度业绩快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5.29亿元,同比增长7.9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0亿元,同比增长仅1.82%。

据更早之前宏昌电子公布的2022年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宏昌电子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人民币1.26亿元到1.4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减少61%到66%。

对于上述与同行可比企业几乎全然相悖的“逆行业”表现,同宇新材给出的解释是其专注于中高端覆铜板用电子树脂业务,而可比公司业务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除经营与同宇新材具有可比性的电子树脂业务外,亦涵盖其他领域。

不过除了同行可比企业外,同宇新材的下游几大主要客户在2022年内的业绩更是遭遇到了重创。

公开信息显示,南亚新材、建滔集团、华正新材、生益科技、超声电子、金宝电子为过去几年内同宇新材最为重要的六大客户。

在2020年至2022年间,同宇新材近80%的营收皆来自于上述六大客户。

在过去的三年中,南亚新材一直以近30%的销售占比断层稳居同宇新材第一大客户之位,尤其是在2020年,南亚新材更以39.33%的营收贡献,成为了同宇新材当之无愧的“金主”。

但就是这样一位对同宇新材而言举足轻重的大客户,在2022年中,遭遇到了业绩的滑铁卢。

据2022年3月21日南亚新材公布的2022年报显示,在过去一年中,南亚新材实现营业收入37.78亿元,同比下滑10.19%,扣非净利润竟为亏损2214.9万元,与去年同期的3.57亿扣非净利润相比,下滑幅度达到106.19%。

建滔集团,则是在同宇新材前五大客户中仅次于南亚新材的存在,其对同宇新材的营收贡献三年间也皆在14%以上,其中2021年,同宇新材近17.26%的营收来自于建滔集团。

在港股上市建滔集团也在2023年3月27日正式公布其2022年业绩——营业额约493.76亿港元,同比减少13%;公司持有人应占纯利约36.55亿港元,同比减少66%。

同样,华正新材2022年的业绩也出现了变脸,据其2022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86亿元,同比下滑9.23%,扣非净利润仅录得1496万,同比下滑91.26%。

华正新材是同宇新材在2021年和2022年的第三大客户。

相似的情况也在生益科技中上演。

生益科技为同宇新材2019年和2022年的第四大客户,同时也是其2021年的第五大客户。

生益科技2022年财务数据显示,其当年营收约180.14亿元,同比减少11.15%,扣非净利润14.28亿元,同比下滑43.5%。

与其他4家同行可比企业相比,财务境况稍好的超声电子至今还未披露2022年的财务数据,但据其前三季度财务信息显示,超声电子在2022年1-9月,虽未出现营收和利润的同比大幅下滑,但也仅实现了同比1.46%和1.91%的小幅增长。

不过,超声电子——这家业绩状况稍好的企业,在2021年后,其对同宇新材的业绩贡献便逐渐走低,早已消失在了其前五大客户的名单中。

下游主要客户业绩堪忧,同行可比企业一派颓势,同宇新材却又是如何保持同期的业绩继续迅猛增长呢?其给出的原由又有几分令人信服?即便业绩的真实性得以证实,那么在下游和同行皆呈颓势之下,其业绩增长的持续性又如何保证?

事实上,时间进入2023年,强撑过了2022年高增长的同宇新材,似乎也终难有力气抵挡行业的大势。

据叩叩财讯获悉,2023年一季度,同宇新材那连续数年的增长势头已经戛然而止。

据同宇新材披露的一组预计数据显示,2023年1-3月,其营收同比下滑将在40%左右,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已成定势,且幅度最高将达到22.29%。

2023年上半年,同宇新材预计虽然营收的下滑幅度较一季度有稍许的减缓,但同比下滑的区间仍在28.14%至34.08%之间,而扣非净利润的下滑幅度或将进一步加剧,最大下滑幅度可能达到29.25%。

“经过数年的高成长后,同宇新材业绩陷入波动区间也是较为正常的,如果能证明合理性和与行业可比企业相比不存在较大差异,且未发生影响企业基本面的重大变更,同宇新材在2023年业绩的下滑幅度应不足以对其此次IPO的过会结果产生影响。”上述资深保荐代表人认为,但如果同宇新材IPO能在即将召开的上市委会议上顺利过会,那么2023年下半年的财务表现将可能直接影响到其是否能顺利继续推进IPO并获得注册的关键。

2)“吝啬”研发投入叩问高新科技企业的创新性

如果说同宇新材的业绩在能证明真实性和合理性的前提下能多大程度注解其成长型企业特性的话,那么在IPO报告期内同宇新材那“吝啬”的研发投入便将为其创新性带来多大程度的质疑。

在IPO申报材料中,同宇新材称作为一家中高端覆铜板行业电子树脂供应商,其在技术上已处于内资领先水平。

但另一边,其在技术上的投入却远远不及同行可比企业。

公开数据显示,在2019年至2022年间,同宇新材的研发费用分别仅为650.55万元、778.46万、1267.69万元、1493.12万元,占同期的营收比重分别为2.34%、2.06%、1.34%和1.25%。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四年间,同宇新材作为一家营收规模最新已超过十亿的企业,其在研发投入总计也仅4000万出头。

与2022年底创业板公布的衡量“三创四新”定位标准之一的“三年研发投入5000万元以上”差距颇大。

不过,胜在最近三年研发投入的复合增长率超过了15%,否则,同宇新材IPO恐怕早已铩羽而归。

纵然满足了创业板对“三创四新”定位指标的最低要求,但与同行可比企业相比,同宇新材几乎皆是垫底的存在。

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同行可比企业的平均研发费用率为4.09%、3.51%和3.68%,反观同期同宇新材,其研发投入率仅为2.06%、1.34%和0.95%。

“如果同宇新材IPO在成功通过深交所上市委审核,那么建议其在2023年下半年需进一步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这样才能最大保证其成功通过证监会接下来的注册。”上述资深保荐代表人进一步强调称。

按照目前IPO审议和注册的推进进度,即便同宇新材IPO在4月7日成功通过审议,那么其仍然有较大可能在2023年底之前并不能获得证监会注册。

按照2023年上半年同宇新材的研发投入进度测算,如果2023年下半年其不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的预算,那么很可能当2023年财务数据出炉后,届时其恐将存在难以符合创业板“三创四新”定位标准中对研发投入要求的尴尬,若在那时同宇新材还未获得证监会注册的话,便将形成对其IPO推进的障碍。

据叩叩财讯获得的一组同宇新材最新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同宇新材的研发投入仅为610.8万。同比增长仅1.51%。

按照2022年12月深交所发布的《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2022年修订)》(下称《暂行规定》),拟创业板上市企业在研发投入上需满足“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5%,最近一年研发投入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或“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

按此推算,同宇新材要在2020年至2023年的三年周期内满足上述研发投入指标,其2023年的研发投入至少将要达到1676.52万元。

这也意味着在2023年下半年内,同宇新材的研发投入将至少达到1066万元以上,才能够为其IPO注册减少失败的风险。

叩叩财讯获悉,2022年下半年,同宇新材的研发投入共计仅800余万。

“《暂行规定》的指标都是硬性规定,一旦不符合,拟创业板的IPO是几乎没有成功上市的可能,在目前从过会到获得注册的时限超过一年的企业大有人在的情况下,同宇新材在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仅增长了1.51%的前提下,下半年需同比增长20%以上才能防范于未然。”上述资深保荐代表人坦言。

纵然目前在研发投入的指标上,同宇新材仅有可能存在因注册时间的不确定性带来的触及风险,从而影响到IPO的最终结果。但这一系列研发投入数据,却让同宇新材的一个重要资质陷入了合规质疑。

据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显示,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须满足的条件之一便是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下同)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应符合“.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在2020年12月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的同宇新材,因未公布2020年12月之前三年的相关数据,尚难界定其资质是否存在不合规行为,但就2020年至2022年三年的相关数据测算,其名难符高新技术企业界定之实。

在2020年至2022年间,同宇新材共录得营业收入25.179亿,三年间研发投入共计3539.27万元。按此测算,最近一年销售收入达11.9亿的同宇新材,在过去三年中的研发投入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比例仅1.4%。

2023年底,同宇新材的高新企业资质三年期限届满,若其在2023年底之前不大幅加大研发投入的比重,那么其高新企业的资质能否再次获得认证也将存在风险。

(完)

标签: